来源:转载赛柏蓝 | 发表时间:2025-02-18
所谓药品销售第三终端,是指除医院(一般称第一终端)和药店(一般称第二终端)外的药品销售渠道,主要包括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医务室等。 这些机构通常直接面对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是药品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
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国内药品市场三大终端销售额为18865亿元,同比增长5.2%。
其中,第一终端市场占比61.3%;第二终端市场占比29.3%;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占比9.4%,未包含第三终端的“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数据。
第三终端在整个药品销售市场占比已经不低,其发展前景更不可限量。也因此,未来第三终端的改革以及医药行业的应对,也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01
第三终端
未来药品销售的新增长点
目前仍然存在大医院“门庭若市”、第三终端“门可罗雀”的现象。
比较理想的方式是鼓励患者首先在第三终端求治,再根据病情需要转到大医院。为此,国家曾提出“首诊在基层、康复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甚至设想,部分大医院停开普通门诊,只接受基层医疗机构转诊。
本世纪初,全国曾推广双向转诊制度。可惜,效果不够。
而第三终端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少、占有资源少,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疾病治疗,发现和协助控制各种传染病,参与力所能及的公共卫生事务,是政府实施大健康保障的有力助手。
第三终端的医疗机构理应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逐步调整自己的功能,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
02
第三终端面临重大改革
第三终端的设立始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年医疗资源极度贫乏时期,和大医院之间合理分工、相互配合,基本完成了全社会的疾病治疗和健康保障,成效巨大。
六十年代有三点非常明显:一是三分之二以上的疾病去第三终端看病;二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处方去零售药店配药;三是一半左右的诊疗医生是中医。
如今,人口急剧增加且密度加大;封闭式小区代替了开放式居民区;集聚大量人口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减少;医疗资源大幅增加;基本上公益性质的第三终端也必须讲究投入产出的成本核算;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新资源,完全可以在第三终端发挥作用。
但是,第三终端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在政府的主导和规制下,进行与时俱进的自身改革。
改革方向:
1、保留方便利民低耗的优势;
2、适度加长短板,配备合格的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第一终端的医生以专业深度见长,而第三终端的医生则以专业广度见长;
3、落实国务院国办2017年13号文件“具备条件的可探索将门诊药房从医疗机构剥离”,可以先从第三终端做起;
4、政府强制推行“首诊在基层、康复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制度,引导第三终端的治疗需求;
5、合理配置第三终端的资源,鼓励第三终端和第二终端的合作;
6、强化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医务室,将其纳入“初诊在基层”的范围,给予其“双向转诊”的功能;
7、落实大健康理念,传播保健知识,提供运动器械,减少疾病发生,还可以加入养生的内容,最终降低保持健康的支出;
8、允许和鼓励第三终端的必要药品储备加入医保药品的集采,以降低采购价格,保证采购质量。
03
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的结合与分工
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的结合,应该以医疗水平的高低为纽带。
以经济手段划分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的医疗资源配置,即有钱有时间有条件的患者,去第一终端,而普通患者则去第三终端。这很不合理,这是造成前述“门庭若市”“门可罗雀”强烈对比现象的主要根源,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
笔者建议,应当把一个城市的大型、专科、高等级医院的普通门诊停下来,只接第三终端的转诊。当然,转诊程序要简单,手续要方便,停掉门诊的改革要逐步推开。
要建立第一终端和第三终端的业务固定联系。
两边要相互了解科室设置、医生特长、治疗设施配置,要主动介绍转诊病人的情况。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双向转诊制度,调整机制程序,交流对病人的疾病治疗效果。
两个终端的医生,可以互相挂职,以拓宽视界,提升治疗水平。
04
第三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结合与提升
第三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结合,应该以购药方便和购药社会耗费总成本高低为纽带。
第二终端也要和第三终端建立联系渠道,沟通诊治医生,了解第三终端对配药配械的需求和对药效以及不良反应的诉求。
此外,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都需要智能化。
目前第二终端的智能化,通过电脑的运用,已经起步。可以考虑把自己附近的第三终端一并纳入自己的局域网中。
而第三终端的智能化,可以在高等级医院和相关研究机构的支持下,探索AI对小病患者初诊咨询的应对治疗。AI可以询问(补问)症状、观察外表、听取声音、获取心跳脉搏等,并根据需要开出检查单据(这些固定刻板流程,AI可能做得比人工更好)在汇总以上状况后,AI就可以开具处方。
刚开始时,可以有正规医生在旁监督,必要时,切换到人工。这里,不仅使用了西医的现代检查仪器、治疗手段,还实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因人处方,增加了AI的信息摄入量。只要软件设计得当,并不断改进,效果一定会比单纯的西医、中医更好。
当然,这个试点,应由卫健部门决定和高等级医院操作。
最重要的是,第二终端可以和第三终端联合建立周边用户的健康档案、病情档案、用药档案、费用档案,并从档案入手,逐步承担用户健康顾问、家庭医生的功能。这不但有利于用户的健康保障,并可能有利于将来承担部分政府公共卫生功能。
05
第三终端如何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第三终端与第一终端的结合带给患者的方便,是服务的深度。
第三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结合带给患者的方便,是服务的广度。
“方便群众购药”是零售药店的立身之本,也一直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药品零售的金科玉律。
比较理想的最大方便是,第三终端取消内设药房,直接将内设药房设置到零售药店。或者零售药店直接将门店开在第三终端的旁边。当然,这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这等于是,零售药店有了一个功能完备的“驻店医院”,病人治病、开取处方不必再去医院;而第三终端有了一个储存完备的“内设药房”,承担了原先的药房功能,而且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结合,也为将来家庭医生的真正推开,创造了条件。
对于医院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家庭医生制度,正是零售药店求之不得的宝贵资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