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安药业股份荣誉:

2016-5-17成功上市

库尔勒市创新型企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

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

“全安” 第五届巴州知名商标

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质证书

新疆药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医药流通企业,三大发展模式分析

来源:转载赛柏蓝    |   发表时间:2024-11-20

特约作者 | 喻向东‍‍
责任编辑 | 郑瑶

01

医药流通企业家数不减反增


近年来,医药流通行业规模稳中有增,行业效益低位徘徊,经营压力备受挑战。


2023年,全国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22902亿元,同比增长7.5%。平均净利率为1.5%,继续维持低位水平。

医疗机构应收账款回款天数平均达152天,企业资金压力和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2019-2023年药品批发企业对医疗机构

应收账款回款天数


来源于《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自2017年执行“两票制”以来,医药流通企业家数不减反增,从约1.3万家增加到1.48万家,企业竞争加剧。


尽管市场环境严峻,医药流通企业仍显示出一定的行业发展韧性,在稳定运营的基础上,各企业追求结构优化,探索创新突破。


医药流通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令人期待。


02

医药流通行业结构持续优化


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规模优势明显,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高于行业平均增长。


2023年,排名前5位的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6%,增速加快1.1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前10位同比增长8.9%,增速加快0.8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增速1.4个百分点。


2023年,前5位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1%,同比提高1.5个百分比;前10位占比59%,同比提高1.3个百分比;前100位占比76%,同比提高0.3个百分比。


行业龙头的业务增速显著快于行业平均增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行业结构的持续优化。


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如华润医药商业收购安徽立方药业、四川科伦医药贸易集团各51%股权。市场并购优化了资源配置,并推动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前100家企业市场份额占整体1.48万家企业市场规模的76%,表明在医药流通行业,特别是药品批发业务的行业集中度已经较高。


其它1.47万家流通企业从自身发展考虑,已经很难从药品流通配送业务中取得经营优势。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模式创新,成为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必然选项。


03‍‍

医药流通行业模式创新

大型医药企业持续通过批零协同、药械协同、工商协同等企业规模优势,立足医药主业,提升精益管理,以巩固行业优势地位;各药企也纷纷在医药供应链各环节发力,从药学、物流等专业服务入手,试图获得行业细分领域的创新红利。


其中,主要创新模式有三种:医药品牌运营服务(CSO)、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SPD)、医药供应链监管(PBM)。

医药品牌运营服务(CSO)


医药品牌运营服务包括两块主体业务:


一是对药品CSO的合约销售。部分医药流通企业将其定义为供应链管理增值服务,即在提供药品流通配送服务的基础上,为供应商的非目标医院(主要为县级或以下医院)提供准入、推广服务;某些供应商的非主流产品,也存在外包推广、日常维护需求,这同样是流通企业的合约销售服务内容。


二是药学服务。医药流通企业具备当地网络与渠道优势,能够调研产品市场信息、维护价格体系、支持市场准入(包括当地集采挂网及进院等服务)。药学服务是上游供应商的核心痛点和需求,部分专注于产品代理与推广的医药商业正是依托自身的药学专业能力和准入推广能力,在医药品牌运营服务中获取相比药品配送业务更高的盈利。


近年来,CSO业务模式经历了从大乱到大治的过程。CSO一度因套取临床费用、提供带金推广便利的乱象,成为国家监控治理和严厉打击的重点。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带量采购、税制改革、医保打包支付等一系列监管措施的落地实行,CSO曾经的粗放型业务模式不断规范,专业能力建设与学术推广方式得到市场认可,其业务发展模式方兴未艾。


事实上,CSO合约推广业务已经培育了一定规模的市场效应。2023年,上海医药CSO业务实现销售29亿元,同比增长50%。2023年末,上海医药与赛诺菲达成合约销售战略合作,涉及重点疾病领域20多个产品,合约规模超50亿元。百洋医药2023年实现CSO业务营收44亿元,毛利率达43%。


在市场份额日益集中于医药流通头部企业的大背景下,大部分流通企业从单一配送业务模式脱离出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选择定位匹配的医药品牌,通过药学服务获取推广利益,这将成为存量医药流通企业发展的重要路径。


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SPD)


随着药耗“零加成”、“带量采购”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医疗整体服务成为医院成本项,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成为医院转移药耗管理成本的核心需求。其中,SPD(供应+管理+配送)是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的主要方式。


根据《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等企业 SPD 项目建设已超过 2000 个。


目前,SPD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第三方服务模式(独立于医院与供应商,收取服务费)、医药商业公司集配模式(以SPD服务换取集配份额)和医药商业公司服务模式(一家供应商为医院提供 SPD运营管理服务,向其他供应商收取服务费)。


从2023年开始,纯第三方服务成为SPD主要发展模式。


SPD发展初期,以供应商增值服务为主,即供应商通过获取全部或部分药耗业务份额,以全部承担或部分承担服务成本的方式,为医院提供SPD服务。


这种服务方式的缺点显而易见:服务的合规性面临监管挑战,且项目管理很难深入,不能解决医院药耗管理成本的根本问题。这对应了集配模式与服务模式的矛盾。


一部分流通企业逐渐淡出配送业务,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专业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流通行业头部企业也逐渐关注SPD服务,以提升医药供应链管理的综合能力,有利于SPD模式本身的进步。


SPD模式目前主要由配送供应商承担运营成本,医院对SPD建设与运营要求影响SPD的服务成本。从长期来看,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将会向社会化发展。随着医药分开的逐渐深入,由医院购买第三方供应链管理服务是必然趋势。


SPD运营企业应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流程优化、精益管理,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不断降低成本,以满足医院购买第三方医药供应链管理服务的可及性。


医药供应链监管(PBM)


医药供应链监管机构(PBM)即药品福利管理组织,是为医疗保险机构提供药品使用与结算等专业服务的医药相关企业。


医保机构缺乏专业的药品结算与使用管理服务,药品的采购价格与规范使用需要第三方专业服务,国内医药供应链监管机构(PBM)角色缺位,从医药供应链服务商发展为医药供应链监管机构,有利于医保服务的市场化发展。


PBM服务包括医保药品目录制定、使用规范管理、价格谈判与福利管理、配送供应等内容。


PBM模式需要较高专业能力和资源整合效率,发展前景大。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PBM运营和商业模式,大多为模块化的局部服务,处于市场探索阶段。基于对PBM模式前景展望,医药供应链企业、保险机构、医疗机构均有投资动力。


目前,卫生技术评估(HTA)作为一种支持医疗卫生循证决策的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中国医药行业,主要用于为医保提供医保目录调整评估、临床使用成本测算等,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作为一项新技术,HTA在国内的应用面临缺乏专业监管机构、专业数据支撑不足等诸多挑战。


未来,PBM与HTA具备协同发展的行业基础。


医药商业竞争激烈,未来医药流通企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将是专业价值通过细分市场领域检验的标志。


END